1. 唠嗑
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和之前的【好玩儿的Docker项目】10分钟搭建一个碎片化知识卡片管理工具——Memos 有点像的项目——Blinko。
官方介绍,Blinko 是一个创新的开源项目,旨在帮助那些希望快速捕捉和组织瞬间想法的个人。
无论你是在捕捉想法、记录会议笔记,还是规划日程,Blinko 都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来管理这一切。
利用Blinko,你可以随时随地创建、编辑和分享笔记,确保不会丢失任何宝贵的想法。
在尝试了众多B后,作者意识到自己对笔记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:
- 快速创建
- 便捷的标签管理
- 批量操作
- 自动清理已审阅的想法
- 方便反思日常记录
最重要的是,能够快速找到特定的笔记,即使在积累了大量内容之后。这一洞察促成了Blinko的诞生。
Blinko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轻松捕捉和管理他们的想法,设计上分为两个核心部分:“Blinko”和“Notes”。
“Blinko(闪念)”部分旨在捕捉灵感闪现。用户可以即时记录突发奇想,而无需担心格式或复杂操作。这些记录可以设置为定期自动清除,以确保内容不会过度堆积,从而保持该部分整洁高效。
“Notes”部分提供更有组织性的管理系统,用户可以通过标签对笔记进行分类,并利用批量操作轻松整理和归类大量笔记。
为了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回顾和利用他们的笔记,Blinko还集成了一项AI驱动的搜索功能(目前仅支持OpenAI)。无论录入了多少内容,用户都可以依靠智能搜索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笔记,从而节省浏览时间。这不仅提高了信息查找效率,还根据关键词推荐相关记录,帮助用户发现其笔记中的隐藏联系和灵感。
Blinko设计背后的主要意图是简化笔记过程,让用户专注于内容本身,而不被繁琐的管理任务所困扰。无论是捕捉突如其来的灵感还是系统性地整理笔记,Blinko旨在提供一种智能、流畅的记录体验。
2. Blinko主要功能
目前的功能特点:
- AI 增强的笔记检索 🤖:借助 Blinko 先进的 AI 驱动的 RAG(检索增强生成),您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查询快速搜索和访问您的笔记,使您轻松找到所需的内容。(目前只支持OpenAI的API)
- 数据所有权 🔒:您的隐私很重要。您所有的笔记和数据都安全地存储在您自托管的环境中,确保对您的信息完全控制。
- 高效且快速 🚀:即时捕捉想法并将其存储为纯文本,便于访问,支持完整的 Markdown 格式,便于快速格式化和无缝共享。
- 轻量级架构与重负载 💡: 基于 Next.js,Blinko 提供了一种流畅、轻量级的架构,能够在不牺牲速度或效率的情况下提供强大的性能。
- 开放合作 🔓:作为一个开源项目,Blinko 邀请社区的贡献。所有代码都是透明的,并且可以在 GitHub 上获取,促进了合作精神和持续改进。
- 完全免费 🎉:Blinko 是并将始终是免费的使用,没有隐藏费用或锁在付费墙后的高级功能。
后台概览:
每日回顾功能:
补充
RAG技术,全称为检索增强生成(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),是一种用来改进大语言模型(如ChatGPT)输出质量的方法。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它是如何工作的:
- 知识库准备:
首先,我们会准备一个包含大量信息的知识库。这个知识库可以包含各种文档、网页、数据库等。 - 信息检索:
当你问一个问题时,系统会先在这个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信息。 - 结合外部知识:
系统找到相关信息后,会把这些信息和你的问题一起发送给大语言模型。 - 生成回答:
大语言模型会根据你的问题和检索到的相关信息来生成回答。
RAG的主要优点包括:
- 更准确的回答:因为模型可以参考最新、最相关的信息。
- 减少"幻觉":大语言模型有时会产生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并不正确的信息,RAG可以帮助减少这种情况。
- 知识更新:不需要重新训练整个模型,只需更新知识库就可以获取最新信息。
- 可追溯性:可以追踪答案的来源,知道信息是从哪里得来的。
简单来说,RAG就像是给AI配备了一个随时可查阅的"智能笔记本",让它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参考更多、更新的信息,从而给出更好的回答。
3. 相关地址
官方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blinko-space/blinko (全新项目,目前20个star,欢迎大家去给项目点星星!)
文档:https://blinko-doc.vercel.app/intro.html
Demo:https://blinko-demo.vercel.app/
4. 搭建环境
- 服务器:咕咕这边用的莱卡云香港服务器,建议服务器内存1G以上,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高性价比的服务器。
- 系统:Debian 11 (DD 脚本 非必需 DD,用原来的系统也 OK,之后教程都是用 Debian 或者 Ubuntu 搭建~)
- 安装好 Docker、Docker-compose(相关脚本)
- 【必需】域名一枚,并做好解析到服务器上(域名购买、域名解析 视频教程)
- 【非必需】提前安装好宝塔面板海外版本 aapanel,并安装好 Nginx(安装地址)
- 【非必需本教程选用】安装好 Nginx Proxy Manager(相关教程)
5. 搭建视频(过俩天补充 = =)
5.1 YouTube
视频地址:
5.2 哔哩哔哩
哔哩哔哩:
6. 搭建方式
6.1 安装 Docker 与 Nginx Proxy Manager
可以直接参考这篇内容:
https://blog.laoda.de/archives/nginxproxymanager/
6.2 创建安装目录
创建一下安装的目录:
接着我们来编辑下docker-compose.yml
NEXTAUTH_URL
:指定应用程序的基本 URL,通常是已部署网站的根 URL,用于身份验证回调和重定向,一般保持默认http://localhost:1111
即可NEXT_PUBLIC_BASE_URL
:定义应用程序的公共基础 URL,用作前端和 API 请求的基础路径。一般改成自己的最后访问的域名即可NEXTAUTH_SECRET
:用于加密会话和身份验证令牌的秘密密钥,确保用户数据安全。自己设置一个密码DATABASE_URL
:用于连接和访问blinko数据库的数据库连接URL。
同样,修改完成之后,可以在英文输入法下,按 i
修改,完成之后,按一下 esc
,然后 :wq
保存退出。
6.3 查看端口是否被占用
查看端口是否被占用(以 3000
为例),输入:
如果啥也没出现,表示端口未被占用,我们可以继续下面的操作了~
如果出现:
运行:
如果端口没有被占用(被占用了就修改一下端口,比如改成 8381
,注意 docker 命令行里和防火墙都要改)
6.4 启动 blinko
等待拉取好镜像,出现 done
的字样之后,
理论上我们就可以输入 http://ip:3000
访问了。
但是这边这个服务必须先搞一下反向代理!不然会报错!
做反向代理前,你需要一个域名!
namesilo 上面 xyz 后缀的域名一年就 7 块钱,可以年抛。(冷知识,namesilo上 6位数字的xyz续费永远都是0.99美元 = =)
如果想要长期使用,还是建议买 com 后缀的域名,更加正规一些,可以输入 laodade
来获得 1 美元的优惠(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)
namesilo 自带隐私保护,咕咕一直在用这家,价格也是这些注册商里面比较低的,关键是他家不像其他家域名注册商,没有七七八八的套路!(就是后台界面有些丑 古老 = =)
【域名购买】Namesilo 优惠码和域名解析教程(附带服务器购买推荐和注意事项)
我们接着往下看!
7. 反向代理
7.1 利用 Nginx Proxy Manager
在添加反向代理之前,确保你已经完成了域名解析,不会的可以看这个:域名一枚,并做好解析到服务器上(域名购买、域名解析 视频教程) (名称改成你自己想要的域名前缀即可)
之后,登陆 Nginx Proxy Manager(不会的看这个:安装 Nginx Proxy Manager(相关教程))
注意:
Nginx Proxy Manager(以下简称 NPM)会用到
80
、443
端口,所以本机不能占用(比如原来就有 Nginx)
直接丢几张图:
注意填写对应的
域名
、IP
和端口
,按文章来的话,应该是3000
IP 填写:
如果 Nginx Proxy Manager 和 blinko 在同一台服务器上,可以在终端输入:
查看对应的 Docker 容器内部 IP。
否则直接填 blinko 所在的服务器 IP 就行。
7.2 利用宝塔面板
发现还是有不少小伙伴习惯用宝塔面板,这边也贴一个宝塔面板的反代配置:
直接新建一个站点,不要数据库,不要 php,纯静态即可。
然后打开下面的配置,修改 Nginx 的配置。
代码如下:
此方法对 90% 的反向代理都能生效,然后就可以用域名来安装访问了。
有同学可能会问,为什么不直接用宝塔自带的反向代理功能。
也可以,不过咕咕自己之前遇到过当有多个网站需要反代的时候,在这边设置会报错的情况 = =
所以后来就不用了,直接用上面的方法来操作了。
8. 使用教程
8.1 登录网页
登录页面,
Sign Up,
成功登录,
切换语言,
闪念,
笔记,
资源,
有内容的情况:
手机端,
8.2 更新 blinko
这个项目后续应该也会有更新,所以提供一个更新的方式。
提示:
输入 y
利用 Docker 搭建的应用,更新非常容易~
8.3 卸载 blinko
同样进入安装页面,先停止所有容器。
可以卸载得很干净。
9. 常见问题及注意点
暂时没有禁止用户注册的功能。
10. 结尾
祝大家用得开心,有问题可以去 GitHub 提 Issues,也可以在评论区互相交流探讨。
同时,有能力给项目做贡献的同学,也欢迎积极加入到 项目 中来,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
最后,感谢开发人员们的辛苦付出,让我们能用到这么优秀的项目!